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赤峰报道“免费摘白菜”事件-新京报

新京报讯 据“今日松山”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一些网络平台账号发布信息称,赤峰市松山区“免费摘白菜”引发社会关注。松山区立即成立了由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局公安局、区农牧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通过走访询问、视频采集、人员排查、资料核实等方式,排查来源、动机、责任,全面核实处理此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事件主要信息为-verify。网络视频中提到的“免费白菜”地块是当地村民孙某某于今年4月7日拍卖租赁的。它涵盖了面积485.9公顷,租期一年。孙某取得土地租赁权后,将190公顷土地按原价分租给李某、赵某、连某、王某。其中,太阳种植玉米105.9公顷,其余380公顷种植两茬作物(太阳190公顷,赵80公顷,李连合作70公顷,王40公顷)。第一茬种植西瓜,第二茬种植卷心菜。十月份开始销售卷心菜。买家证实,事发前,5家种植户已先后销售优质白菜201万公斤,实现销售利润46.1万元。经查证,该事件系网络平台用户发布免费采摘白菜的虚假信息,部分网友撤回传播,红山晚报记者未经深度核实进行报道,部分人不实报道所致。o 摘白菜被媒体误导,个别自媒体“歪曲声音”。事件主要过程如下:11月3日14时00分,最先发布与朋友路过当铺村视频的网友黄某某,发现3名成年人和老人在前述地块摘白菜。聊完后,他们发现没有人阻止,于是他们立即摘了三颗白菜,拍摄了视频。为了增加个人账号的流量,黄某某于当天15:00发布了视频在线平台,并在评论区回复了菜地的具体位置。该视频随即被王某某、苏某某等部分网友转发。 4日21时00分,红山晚报记者刘某某联系王某某、苏某某了解情况。在未前往现场求证的情况下,5日上午10点,他发布了一段题为《免费采摘土豆后,有5日10时00分,“新惊喜,赤峰免费割白菜”通过公众号,吸引了不少人来采摘白菜。6日,农民李某某带人到自家菜地摘白菜,看到红山晚报发布的视频后得知,他们来了。随后他私信红山晚报询问信息来源,并要求回应。 16时00分,李某某通过网络表达个人诉求,并发布视频称“两天毁掉400公顷土地”、“损失价值100万元”,引发网友更多关注。拣货员,但问了H翁山晚报对此作出了解释。 7日以来,有网络媒体转载了农民李某某发布的视频,相关信息在网络上流传。该帖子已被传播,引发更多转发评论。经公安机关调查后,部分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以获取流量、增加收入,负面影响进一步强化。部分稿件由AI软件生成,大量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符。所包含的图片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并非涉及菜地的图片。经过调查询问,现场摘白菜的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了“免费白菜”的信息。有的来自附近居民的口碑,有的来自自账号发布的视频,有的来自红山晚报发布的信息。来现场取车的人巴格普遍认为,回报是免费的,有些人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凑热闹。大多数人报告说没有人阻止他们。自黄某某发布视频以来,周边地区就有群众来到现场摘白菜,高峰时有百余人。经进一步核实,事发前,有5家种植户的380公顷白菜被多次轮作收获。大部分优质白菜已收获。滞销的白菜受低温危害,品质明显下降。采摘后,有的食用,有的喂畜禽。联合调查组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涉地构筑物损失进行评估计算。综合考虑市场价格、气候环境、采收方式等因素,确定种植户损失为9.52万元。李等五位种植户张某某同意评估结果。联合调查组组织相关责任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赔偿已到位。二、根据上述调查核实情况,松山区及相关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和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媒体、主办方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首先是追究发布视频的人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公安机关将对黄某某捏造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二是对散布虚假信息者追究责任。王某、苏某未发现传播被公安机关批评训诫向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三是对发布虚假信息的农民李某某追究责任,公安机关对其夸大事实、造成不良影响进行批评教育。四是追究市级官方媒体责任。根据联合调查组移送的调查结果,市委宣传部约谈了市新闻中心(红山晚报主办方)主任、总编辑,责令副主任、总编辑书面检查;市网信办对洪山晚报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向红山晚报发出通报批评及处罚通知书,责令其公开赔礼道歉,承担民事责任依法吊销刘先生的记者证;市财经媒体中心对《红山晚报》总编辑妨碍本年度演出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并向洪山晚报全媒体编辑中心主任、妨碍本年度演出的人员发出了批评建议通知书,对刘记者、不妨碍本年度演出的人员进行了停职处分。五是对白菜选种涉案人员追究责任,目前已追踪到的涉案人员由公安机关进行批评教育。六是查处虚构事实和骚扰案件,发现网络媒体人员扰乱公共秩序的,应按案件管辖地追究当地公安机关的责任。这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其媒体主办方管理不严,管理人员宣传教育不力对群众的法律宣讲有必要加强,但一些干部没有立即有效地应对。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人追逐“流量第一”,利用虚假信息吸引眼球、吸引流量。有些人没有经过验证就机械地通过了。有些人会夸大事实来博取关注和同情,而有些人则抱着娱乐心态参与。在此我们呼吁网络空间不是法律之外的地方。我们要保持理性,增强辨别力,自觉维护透明的网络空间,共同营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编辑刘嘉妮